电影资讯
电影资讯
独家资讯
独家资讯
娱乐八卦
娱乐八卦
韩剧资料
韩剧资料
韩影资料
韩影资料
韩星动态
韩星动态
韩潮时尚
韩潮时尚
潮流音乐
潮流音乐

与七月与安生相关的资讯

周冬雨马思纯《七月与安生》登日本院线 6.25上映
栏目:
/ 电影资讯
时间:
/ 2021.06.07
详情:
《七月与安生》剧照向日葵影视讯 日前,由曾国祥执导的电影《七月与安生》宣布将于6月25日在日本上映。该片由周冬雨和马思纯主演,2016年9月在国内上映,累计票房1.66亿。此次是该片首次正式登陆日本院线。同时,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将于7月16日在日本上映。 文/Esther
买进来变卖出去 《七月与安生》《风声》等被翻拍
栏目:
/ 独家资讯
时间:
/ 2021.05.18
详情:
向日葵影视专稿 天气转热,夏天即将到来,不少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电影都会选择在初夏和观众们见面,新鲜的面孔,契合着与校园、青春有关的故事,无疑是迎接暑期的最好准备。 今年也不例外,包贝尔执导的《阳光姐妹淘》定档6月11日,已经开始从东北一路向南,与大学生们见面。这部电影一口气曝光了7位新人女演员,主打青春、怀旧、梦想的力量。 另外一部《五个扑水的少年》也在近日放出了海报与预告片,和包贝尔片中的7朵金花不同,这部电影从标题便可以知道,讲述的是5个少年们的故事,同样是新人演员,男生学花样游泳的题材让电影看上去青春热血的同时还带着强烈的喜剧效果。 这两部电影虽然主演们的知名度不是特别高,但是影迷们可能一下子就可以猜出来,这两部电影都是根据已有电影进行的翻拍作品。虽然故事来自他国,但细节必然是要进行本土化的落地。 都说故事创意是电影开发最难的环节之一,买过往成功影片的版权进行翻拍也无可厚非。但我们也不禁想问,难道就没有其他国家选择翻拍我们的电影么? 其实还真有,而且就在最近两年,可能会迎来一大批中国电影被翻拍的爆发。同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有优秀的中国电影被认可,从而出现了其他国家翻拍的版本。从“走出去”到“卖出去”:中国电影被翻拍的尝试很多观众特别熟悉的,应该是马丁·西科塞斯将《无间道》翻拍成了《无间道风云》。作为当年重振香港电影士气的影片,好莱坞版本也是颇具分量的A级制作。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马特·达蒙两位演员接下了梁朝伟与刘德华的角色,影片当年还获得了颇具分量的奖项认可。韩国其实对中国香港的类型片也情有独钟。当年游乃海执导的《跟踪》就被韩国制片公司改编成了《绝密跟踪》。同样是银河映像的影片《毒战》也被韩国制片公司相中,翻拍版的《毒战》虽然不及原版,但也曾在当地引发话题,演员们也得到了奖项的认可。 不仅是这几部近年来的作品,更早的《逃学威龙》《英雄本色》甚至都有韩国翻拍的版本。最近几年,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从早年的个案传播到当下的组团出海,如今中国电影不仅是“走出去”,在世界各地进行放映,更是将“买进来”变成“卖出去”,让中国故事被世界各国讲述。类型片被认可:中国故事变世界故事一部强类型的影片能够被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翻拍,也说明了这部影片创意上的成功。发展相对更早、更快的中国香港影片历来以情节、创意取胜,也在多年内成为很多国家制片公司瞄准的目标。除了韩国一直对港片情有独钟,甚至连俄罗斯都曾翻拍过《大事件》。 而最近几年内地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也让诸多作品有了被再次讲述的机会。比如在国内获得票房与成功的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就有了马来西亚版的《令伯特烦恼》,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上映。《全民目击》也在2014年被韩国相中,有了韩国版的《沉默》,该片在2016年宣布主演阵容,2017年上映。这样社会化的题材能够被其他国家选择翻拍,可以说是中国类型电影得到了国际的认可,也让我们对未来更多的中国电影变成世界电影有了期待。该片的制片人之一肖凯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翻拍既能确保创意和剧本的质量,也可以将创意的应用最大化。他同时透露,自己最终选择合作的公司是因为该公司“看重电影的创意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才会决定购买。这种对买方的综合考虑和选择是我为保证作品翻拍质量而做的最大努力。” 可以说,翻拍既是对电影本身的肯定,也侧面印证了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更多优秀作品的涌现。就在最近几年,我们有可能将迎来一次中国电影作品被世界各国翻拍改编的井喷。《七月与安生》等被翻拍:中国文化在世界生根发芽在2019年,几乎是同一时间,有两部电影先后宣布了韩国翻拍版的选角。一部是《七月与安生》,另一部则是《解救吾先生》。 韩国版的《七月与安生》叫做《再见,我的灵魂伴侣》。一对中国好朋友的故事如何在韩国落地生根,不免让人好奇。两位主演一位是近年来新晋涌现的新演员,另一位则在2014已经出道。这样两位演员会呈现出如何有别于周冬雨与马思纯带来的气质,实在是让人期待成片的效果。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解救吾先生》则属于一直备受海外市场青睐的警匪类型,也是导演丁晟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此番被韩国翻拍,演员定下了实力派演员黄政民。巧合的是王千源恰好也演过翻拍自黄政民主演的电影《大人物》,此番两人互演彼此的电影,也让电影未及开拍就有了十足的话题。这两部电影尚未有制作完成,今年又传来了《风声》将被翻拍的消息。2018年,韩国电影公司LAMP买下了《风声》的海外电影改编权,今年年初正式拍摄的决定终于尘埃落定。 可以说,中国影片越来越有共情力的主题扩大了与海外观众沟通交流的空间。一方面,是多年来的中国电影走出去战略,我们看到的是诸多影片在世界各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们见面;另一方面,我们则看到最近几年电影产业的发展,正在让中国电影的类型化、普适性愈发增强,中国文化正在随着世界各地观众都能懂得的故事生根发芽。 在中国化的类型片领域探索多年后,如今的中国电影正在成功输出,这不仅是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电影交流的新阶段,也是中国电影工业水准和类型化的日趋成熟,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优质电影“卖出去”,继续扩大着中国电影的影响力。 文/阳山桃
3.9分的《八月未央》,是安妮宝贝们的终曲吗?
栏目:
/ 独家资讯
时间:
/ 2021.04.20
详情:
向日葵影视专稿 “宿命的阀门已经开启。”在安妮宝贝(现笔名为“庆山”)同名小说《八月未央》正式出版20年的关口,这个有关两个女孩与一个男人的纠葛故事在大银幕上重生,的确有宿命轮回的意味。 然而,从目前的票房和口碑来看,电影却未能复制小说的成功。豆瓣3.9分,票房不足5000万,《八月未央》“扑”得很彻底。 网友在热评中写道:“闺蜜反目、小三、车祸、自杀,没想到2021年了,国产片还在拍疼痛青春,还在靠洒狗血圈钱。” 原著作者安妮宝贝也在微博发文:“《八月未央》有诚意靠近原著风格,但是力有不逮,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前有《七月与安生》的成功,后有《八月未央》的惨败,再加上《沙漏》《三重门》《草样年华》影视化的一波三折,我们不禁要问,安妮宝贝、韩寒、饶雪漫、明晓溪等等那些曾用青春文学影响了80、90后一代少男少女审美与爱情观的名字,如今在大银幕、小荧屏上的生命力还有几何?青春文学大IP的影视化改编又应往何处去? 1.那些年的青春文学导演李凯想拍《八月未央》的愿望始于2006年,在驶往云南的火车上,坐在他对面的女孩手捧着一本小说边看边哭。“什么样的书可以让她哭成这样?”《八月未央》就这样在李凯心里种下了种子。女孩的状态正是其时不少青春文学读者的缩影——沉湎于现实生活中难觅的宿命爱情,亦或渴望在通往滇藏的旅途中找寻灵魂的慰藉。  说到新世纪的青春文学热潮,一般以1999年,《萌芽》杂志举办的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为起点,也可以追溯到1996年郁秀创作的《花季雨季》。2000年,安妮宝贝以一本《告别薇安》创下40万册的销售业绩,之后通过《八月未央》《彼岸花》《莲花》等代表作持续积累着忠实拥趸。安妮宝贝早期的作品多以都市边缘人的宿命、孤独和爱情为主题,被不少文艺青年奉为启蒙“圣经”。与安妮宝贝同时期,韩寒的风头更盛。《三重门》《零下一度》先后出版,销量超过100万册,再加上后来的《像少年啦飞驰》《毒》《通稿2003》,韩寒凭借叛逆、犀利的文风迅速成为青春文学的领军人物。2004年,饶雪漫用《小妖的金色城堡》开启了“青春疼痛”系列,之后的《左耳》《沙漏》《离歌》等都是代表作。 2006年前后,郭妮、小妮子、明晓溪等一批作者则凭借校园纯爱小说红极一时。 因《麻雀要革命》一炮而红的郭妮号称一年出书10本,码洋过亿,成为现象级的“亿元女生”。写出《会有天使替我爱你》《泡沫之夏》《旋风少女》的明晓溪则以描写草根少女与富家公子之间的爱恨纠葛见长,有“小琼瑶”之称。 其后,九夜茴、辛夷坞、顾漫、孙睿等作者也前赴后继地涌现,主要阵地也逐步向网络文学转移。 不难看出,这些作家大多诞生于80年代,作品以校园为主要背景,爱情、友情、梦想以及成长的迷茫是核心主题,文学出版与造星运动同步,形成了中国出版业在21世纪初一道光怪陆离的风景线。 然而,在市场热潮背后,部分青春文学也被诟病为“商业流水线作品”。著名学者周国平就曾直言:“我读过一些青春写手的文字......从中看到的是没有实质的情调,没有内涵的想象,对虚构和臆造的混淆,一句话,对文学的彻底误解。” 2.青春小说影视化的明媚与忧伤2013年,改编自辛夷坞同名小说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顶着赵薇导演处女作等诸多光环,豪取7.19亿票房,跻身年度票房前三甲。 一时间,青春片凭借低投资、高回报、周期短等特性成为资本的宠儿,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青春文学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影视改编的沃土。 改编自九夜茴代表作的《匆匆那年》轻松拿下5.89亿票房,《左耳》《何以笙箫默》《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也分别吸金4.85亿、3.53亿和3.37亿。大热青春文学IP打底,流量演员阵容吸睛,再加上“堕胎、车祸、出国”等极致元素的残酷青春片配方可谓无往而不利。然而,与高企的票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路走低的口碑,除了《致青春》,以上几部评分无一及格,狗血悬浮的设定、虚荣拜金的价值观也备受争议。 2016年之后,如法炮制的青春片在票房上已逐渐显露颓势。梁咏琪监制的电影版《泡沫之夏》和饶雪漫编剧的《秘果》票房均不足千万。口碑上佳的《七月与安生》也仅有1.67亿落袋。观众的观影热情被严重消耗,可谓“闻青春片色变”。曾几何时,这些青春文学爆款在小荧屏上也同样火热。明晓溪的《会有天使替我爱你》《泡沫之夏》《旋风少女》《烈火如歌》《第一夜的蔷薇》,安妮宝贝的《彼岸花》《告别薇安》《七月与安生》,饶雪漫的《小妖的金色城堡》《秘果》《左耳》,郭妮的《壁花小姐奇遇记》等均被改编成剧集。但与电影版类似,除了尚未上映的作品,这些剧集几乎无一能逃过高期待、低口碑的命运。空有IP和流量,这些套路化的“青春”故事已经无法符合观众的品味。在青春文学IP频频影视化的同时,不少作家也不甘于屈居“原作者”之列,纷纷亲自上阵,构建着自己的影视版图。从2015年的电影《左耳》到2019年的《大约在冬季》,再到备受期待的电影版《沙漏》,饶雪漫一直深度参与着自己作品的影视化改编,从编剧到策划、制片、发行,跨界之路也越来越深入。 落落则是大胆完成了从作家到导演的“飞跃”。《悲伤逆流成河》《如果声音不记得》两部作品虽然褒贬不一,但接连而至的票房成功,也算让她在导演界站稳了脚跟。 对比之下,孙睿似乎欠缺了一些运气。北电导演系研究生毕业的他一直有个“电影梦”,但由他自编自导的电影版《草样年华》自2017年官宣以来却一路难产,至今未能与观众见面。 在作家跨界影视的大军里,韩寒依旧是一个特例。号称写小说的时候脑子里就在“画分镜”的韩寒,一直有颗做导演的心,《他的国》《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的前身也都曾是电影剧本。 但当拍电影的机会真正摆在他面前,韩寒却选择“另起炉灶”,从《后会无期》《乘风破浪》《飞驰人生》到已经开拍的新片《年轻的故事》无一例外都是全新的故事。随着韩寒个人导演作品票房突破30亿大关,也许距离许诺已久的电影版《三重门》更近了一步。 3.青春文学与青春片有多远? “原著与改编,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途径。”在电影《八月未央》的观后感中,安妮宝贝这样写道,也点出了文学本体与影视化改编之间不可忽视的“鸿沟”。对此,韩寒也曾直言,自己的作品语言风格很强、故事冲突较弱。这可能也是他迟迟未将小说搬上大银幕的原因之一。安妮宝贝在微博分享《八月未央》观后感 在《八月未央》创作的过程中,导演李凯自称通读了安妮宝贝的所有小说,并力图将她作品的风格和精髓融入到了影片之中。但从成片来看,导演过多地执拗于原著略显矫情的语言风格和狗血氛围,又缺少符合当下观众审美的改编和表达,在保留与改编之中,失去了平衡, 安妮宝贝也坦言:“救赎”、“创痛”等主题,与心灵相关,在镜头表达上具备诠释难度,改编需要更周全的考虑。 对比之下,同样是安妮宝贝的作品,《七月与安生》的改编显然更加成功。监制许月珍在接受向日葵影视专访时,曾对我们剖析《七月与安生》的改编思路:没有拘泥于具体情节,而是提炼出原著的精神内核,“原作中最打动人的是孤独和陪伴,而这也是全世界共通的,我们就从这个点发展出了现在的电影。” 四位女性编剧也从个人经历出发,将自我分别投射在七月与安生身上,加入了更多接地气的情节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尤其是对安生的改编,让小说中的文艺青年摇身一变成了略带世俗痞气的叛逆女孩,更能引发普通观众的共鸣。 王国维曾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青春文学身上也有不可避免的时代烙印。虽说IP与流量皆无原罪,但纵观近几年来叫好又叫座的几部青春片,我们不难发现,“疼痛青春”的年代已经过去,观众需要更写实的改编和更具现实关照的思考。当安妮宝贝已改名庆山,当曾经的读者已不再青春,青春片的创作者也该与时俱进了。 文/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