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资讯
电影资讯
独家资讯
独家资讯
娱乐八卦
娱乐八卦
韩剧资料
韩剧资料
韩影资料
韩影资料
韩星动态
韩星动态
韩潮时尚
韩潮时尚
潮流音乐
潮流音乐

与吴孟超相关的资讯

电影频道融媒体致敬人民的院士袁隆平、吴孟超
栏目:
/ 电影资讯
时间:
/ 2021.05.25
详情:
向日葵影视专稿 “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疾病,让天下的人都吃饱饭。”电影《袁隆平》中,稻田里踌躇满志的青年袁隆平如是憧憬。而在袁老离世当天,电影频道融媒体对影片的滚动连播,再度令这份初心走入人民心坎。“吃饱饭”早已不成问题的网友,带着敬意纷纷留言:袁爷爷,我们一定听您的话,继续好好吃饭!电影《袁隆平》与《我是医生》连映双星陨落,传奇落幕。5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两位院士与世长辞,举国为之悲恸。噩耗传来第一时间,电影频道融媒体及时响应,于线上连续两天滚动播出反映两位院士事迹的电影《袁隆平》与《我是医生》,并配合“经典频传:看电影,学党史”活动相关短视频,引发网友对他们的集体怀缅。电影频道主持人蓝羽、瑶淼24日,电影频道于黄金时间在电视端连映上述两部影片,送别二位院士。与此同时,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也在全网平台推出“致敬!人民的院士”主题直播,在袁老遗体告别仪式举行当天,倾听全国多地人民的悼念心声,继续在光影中致敬人民的院士。光影纪念,送别国士:全平台多形式首创连映,光影追思绵延三日肝胆相照,大医勤朴且济苍生命;稻禾无忧,国士深耕尤思千万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国士风骨,浩气长存。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离世消息的相继曝出,在引发举国哀恸的同时,也深深触痛了电影频道人的内心。结合正在进行时的“经典频传:看电影,学党史”系列短视频活动,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第一时间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全网短视频平台,播发电影《袁隆平》系列短视频逾150条次,播放总量迅速突破4000万。其中,“禾下乘凉时,一稻一人生”主题短视频在多平台创播放量、点赞量高峰,连同“痛悼袁隆平院士”与“世间再无杂交水稻之父”等主题短视频一道,触发广大网友强烈反响。经典频传《袁隆平》主题短视频动情片段扣人心弦,全民悼念更需要全片完整情绪的共振。伴随短视频的发酵传播,电影频道也首度在新媒体端率先开启“直播连映”模式,连续五次循环直播电影《袁隆平》,令“重温电影袁隆平”登上微博热门话题,引发全平台网友看电影缅怀院士的风潮,继而引领多家卫视及网络平台的播映仿效。次日,电影频道融媒体直播继续连映反映吴孟超院士事迹的影片《我是医生》,用两天超16小时的线上展映,与千万人次的网友共同用光影回顾国士光辉。线上播罢,荧屏接棒。为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需求,电影频道及时更改排播,于24日晚黄金时间展开双片连映,令英雄影像连续三日随电影频道与广大观众相伴。在同步展开的“致敬!人民的院士”直播中,《袁隆平》导演史凤和、主演果靖霖,《我是医生》导演谢鸣晓等主创,也随影片的播映分享着创作中的感动点滴。《袁隆平》导演史凤和哽咽回忆袁老据统计,电影频道双片播放时段取得不俗收视成绩,最高收视率达1.14。截至当晚22时,电影《袁隆平》豆瓣评分从原有的6.9分飙升至8.9分,观看人次更翻数倍,“刚在电影频道看到,原来袁爷爷的经历这么感人”等评论,令追思变得温暖可感。“这是我们作为国家级电影媒体应该做的事情,”谈及上述排映安排,电影频道总编室主任叶宇表示,在对观众强烈反馈的回应之外,电影频道也特别希望借这两部影片缅怀两位院士的伟大精神,“袁老参与这部电影,是用光影的方式留下深刻一笔——原来这么杰出的科学家,也和我们的电影这么近。”电影频道总编室主任叶宇“碗中有米,心中有您”:各方观察汇聚人民声音,崇尚英雄、激励未来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5月24日,一场场人民群众自发而来的送行,不仅在袁老遗体送别仪式所在地不断发生,更在各个袁老曾留下足迹的地方涌现。当日全网播出的“致敬!人民的院士”融媒体直播,用不同的感动视角,记录着那些最后的道别。湖南湘雅医院门口,三束水稻在成山的花束中格外亮眼。而时至深夜,更多花束还在源源不断地赶来——即便无法亲临现场,很多群众甚至选择以外卖形式,将自己的哀思带到袁老生命中最后的所在。海南三亚师部农场,在袁老躬耕大半生的科研基地里,那由他题字“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立碑旁更是花香弥散。直播镜头扫描下,花丛中一张素雅的字卡上,写着两行稚气却认真的字:碗中有米,心中有您。悼念现场-海南“袁爷爷,一路走好!”“袁爷爷,我今天好好吃饭了!”“这几天,我每顿饭连一粒米都没剩……”无论各处的实体留言纪念墙,还是融媒体直播各平台的留言区,都被这些可爱又感伤的话语温暖充盈。直播网友留言悼念“无论多少风吹雨打,民生在我心中最大。”直播中敬献的音乐短视频《民生》,承载着电影人成龙在袁老离世当晚的哀思与景仰,更代表着逝去的国士们在人民心中的精神分量。《民生》音乐短视频画面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也纷纷在这个不眠之夜组织了电影《袁隆平》的放映。“一想到电影里出镜的袁老已经离开我们了,心里就很不好受,”谈及影片观感,接受电影频道直播采访的一位北大学子难掩感动泪水,“我们最好的纪念方法,就是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北大学子映后动情落泪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无论身处科研、医疗战场,抑或任何一个或许渺小却绝不平凡的岗位,砥砺前行的我们,将永远被那些灿若星辰的时代英雄所照耀、所守护,承继他们的伟大精神共赴漫漫征程。
重温《我是医生》《袁隆平》,以光影寄托哀思!
栏目:
/ 独家资讯
时间:
/ 2021.05.25
详情:
向日葵影视讯 5月22日,这一天北京的夜里下起了暴雨。每个城市的天气似乎也都不是很好,不是阴雨连绵,就是狂风骤雨。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2021年5月22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5月22日,共和国在一天之内痛失两位院士,我们在一天之内失去了从小到大都刻在课本上的两颗闪耀的星。一时间举国哀悼,似乎连天气也为两位院士的离开或低啜、或痛哭。鲐背之年的两位院士离去,算得上是高寿了,人们却似乎连想起这件事都要落泪。大家知道人的一生都要终结于死亡,却或许从没意识到袁隆平爷爷和吴孟超爷爷也要面临这些。他们像生命、健康的守护神,长长久久地守护着我们,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他们也会离去。他们的贡献如此巨大,却又如此平易近人。我们虽然未曾谋面,但端起一碗饭、看到风吹稻花香,似乎袁隆平爷爷就站在稻田里向我们招手。在5月22日之前,没有一个医学生不知道吴孟超,但从那日起,不曾学医的其他人也都知道有一位院士叫吴孟超,他引领了中国肝胆外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探索。他说:“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在5月22日和5月23日两天,电影频道“经典频传·线上电影展映活动”分别五遍连播了电影《袁隆平》和《我是医生》来纪念两位院士。本期的《今日影评》也将结合这两部电影,与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李镇一起,再次缅怀两位国士。《袁隆平》,2009看完电影《袁隆平》,李镇说:“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就是从感性这样的一个角度,认识到了袁老在科研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的坎坷,以及他对追寻梦想的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这个一切。”这部由袁老本人也参演了的电影讲述了袁隆平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的科研历程。“这部影片它选取了非常有代表性的几个重要的时刻。在他的科研道路上,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到今天,他都面对了不同的境遇,有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个真正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人来说,他的心中一旦有了目标,一切困难都是浮云,什么都拦不住他。”袁隆平凭着他的杂交水稻技术,养活了不止成千上万人。他让整个中国的14亿人口知道温饱是何滋味,无数外媒也缅怀他,称赞他“帮助养活了全世界”。而这样伟大的人物,对待专业严肃,对待生活却并不严肃,相反的,他很浪漫。“可能不了解他的人就知道他是个科学家,是一个农业科学家,但是看过他资料的人会发现,袁老的一生这个生命特别丰富多彩。比如说在他上高中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一个体育健将。当年参加了湖北省的省运动会,他是自游泳第二名。当然大家也知道他小提琴拉的特别好,他这个一拉小提琴,在排解他的这个苦闷的时候或者在获取这个科研灵感的时候,我是觉得可能都是有帮助的。”在影片结尾,袁老用英语向一位外国友人讲述了他的梦。浪漫的人做的梦也很浪漫,袁老的禾下乘凉梦在现在或许只是梦想,但谁又能肯定不会有后继之人完成他的盛世之愿呢?在5月22日当天,还有一位院士比袁隆平院士更早5分钟地离开了我们,他就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吴孟超凭着他对肝胆外科的研究,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是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将肝胆外科手术的死亡率降到了0.3%,从医78年救治了大约1.6万名患者,他的名字印在书籍《外科学》的封面,培养和指引了无数学习肝胆外科的医学生。《我是医生》这部电影就是以吴孟超院士为原型改编的一部传记电影。《我是医生》,2017影片里的吴孟超,年逾九旬还坚守在手术台前。而在现实中,2018年8月31日,96岁高龄的吴孟超在他生日当天依然拿起了手术刀。“医者仁心”一词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电影里,吴孟超说,“我们医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永不放弃的人。”在现实中,明明已经是可以退休的年纪,他却坚守在病人床前。从医78载,吴孟超的手指因为长时间握手术刀发生了明显的变形,他的手指不再和其他人相似,却成了最契合手术刀的形状。董卿在《朗读者》中提到:“肝脏方寸之间,他仿佛是一匹老马,驮着一个个病人过河。”本期嘉宾李镇感叹:“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不是说他有科研能力,而是他有道义、心系天下,然后他有他的哲学。”袁隆平爷爷离开了,但他留下的种子将生根发芽,继续哺育这片大地;吴孟超院士逝去了,但他的仁心、仁术将照亮每一位后来人前行的路。指引我们这一代人的星星陨落了,但被他们指引过的我们这一代,终将有人能成长为新的星星。太阳东升西落,星星缓缓亮起,不会有人永远照亮我们,但永远会有人照亮我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我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国士陨落,我们用电影缅怀他们,但相信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禾下乘凉梦的实现,是肝胆外科手术的死亡率能够降到0%。院士们已经为我们跨出了一大步,剩下的道路仍需要我们自己去走,但他们留下的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们,努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市民自发献花祭奠袁隆平院士5月22日,两位国士结伴离去,举国哀悼。在今后的日子里,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属于两位院士国之脊梁的精神永远不朽。 文/布洛芬
缅怀!电影频道5.24播出《我是医生》《袁隆平》
栏目:
/ 独家资讯
时间:
/ 2021.05.24
详情:
向日葵影视专稿 双星陨落,精神永存!5月24日晚,电影频道将先后于18:15、20:15为您播出《我是医生》和《袁隆平》两部影片,谨以电影的方式向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以崇高的敬意与深切的缅怀。愿光影永远铭记他们不计名利鞠躬尽瘁,生命不息创新不止,将毕生心血奉献造福国人的崇高精神!《袁隆平》科技改变人类命运 精神铸就大国信仰“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是袁隆平院士的人生理想,电影《袁隆平》讲述的正是他从30岁至60岁阶段的故事,以他对杂交水稻始祖“三系配套”的研究为主线,展开理想蓝图的实现过程。影片曾获得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优秀故事片奖”,扮演中青年袁隆平的演员果静林也凭借朴实而精彩的表演,获得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在影片结尾,袁老亲自出镜用英文演绎了一段话:“许多年以前,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们实验田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把还长,子粒像花生那么大,我非常高兴,就和我的助手在稻穗下乘凉。”提高粮食产量,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不仅是袁老的梦想,更是全人类的梦想。袁老走过一地荒芜,在国人心里种下了一片可以安心乘凉的“稻田”。在袁老去世当天,无数网友在线发誓,一定会好好吃饭,绝不浪费一粒粮食。禾下乘凉,我们接棒!《我是医生》六十年如一日 医术攻坚永不弃“即使有天倒在手术室里,也是我最大的幸福。”这是很多医者的心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将它践行一生。电影《我是医生》便是讲述了这位传奇医者的仁心仁术,影片中的他,年逾九旬依然奋战在手术一线造福民生。影片巧妙地将吴孟超的人生与家庭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并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病例,来呈现吴孟超彻底攻克肝癌的理想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如电影所讲述的,吴院士在退休前仍然保持着每星期起码三台手术的工作强度。最多时,甚至一天要做三台手术。工作六十多年,他做过的手术达一万六千余例。因为长期拿着手术刀的关系,他的右手关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形。 访谈节目画面是什么支撑着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生命的河?影片也给出了答案。5月24日晚,就让我们在电影里感受两位国士的责任与担当,感恩他们一生的奋斗和坚守。我们何其有幸与他们同处于一个时代,愿这世间永远如他们所愿,医食无忧!